湖南冷水滩:清廉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零东圩村,清风走廊、勤廉漫画墙、廉洁文化小游园等廉洁文化阵地,不仅提升了乡村“清廉颜值”,还引导干部群众学廉、崇廉、知廉、倡廉、筑廉,为乡村振兴注入“廉洁因子”。
乡村振兴,清风随行。村(社区)是基层组织的最小单元,为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米”,近年来,冷水滩区以清廉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度固廉、监督促廉、文化润廉,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制度管廉,筑牢“廉防线”。针对基层监督力量薄弱、职责不清、能力不够等问题,冷水滩区纪委监委通过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推行“四职合一”制度、召开乡村振兴月例会、梳理权力清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进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该区梳理出10个方面42条协商监督清单及三条负面清单,各村(社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照单监督、照单履职。为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各村(社区)原则上每个月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月例会,会前由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征集村民意见形成议题;会上,集体讨论表决,提出意见和建议;会后,由村支两委具体落实。截至目前,基层“微腐败”发案情况、涉纪信访情况分别下降约16%、20%。
监督促廉,凝聚“廉动力”。为了保障群众对村(居)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冷水滩区全面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健全涵盖村务公开栏、乡村振兴月例会、监督服务微信群、三湘e监督等渠道的“立体式”公开机制,对各类重大事项、“三资”等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定期公开,确保村务建设在阳光下运行。在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栏及乡村振兴月例会等传统公开渠道的基础上,该区大力推行“互联网+”模式,通过监督服务微信群和“三湘e监督”、监督一点通等平台,让每一位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对村内大小事务一清二楚。同时,区纪委监委聚焦“一卡通”、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事项,由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各乡镇、相关行业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共开展督查59次,走访群众646户,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203个。
文化润廉,引领“廉风尚”。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民风。该区着力打造零东圩村、黄阳司社区、活龙井社区、仁山村等为示范点,深入挖掘村居人文资源、历史典故、文化遗产、村规民约中的廉洁元素,将廉洁文化内容融入村民小广场、文化墙、宣传栏,让村民抬头俯视皆有“廉”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既须塑形也要塑魂,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懒惰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各村(社区)深度挖掘本地传统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发挥文化滋养和引导作用。比如,黄阳司镇创作《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扎故事,传播廉洁风尚;伊塘镇长木塘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厚养薄葬;上岭桥镇仁山村设立乡贤馆,树立德孝家风。
“清廉建设需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把深入推进清廉乡村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结合起来,让良好家风引领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冷水滩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李春姣 殷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