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以“雷小哨”网格员队伍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在长沙市望城区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褪去“橄榄绿”军装,换上“志愿红”马甲,以“雷小哨”专职网格员的身份,扎根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军人的担当与奉献,书写着“退役不褪色,服务为人民”的动人篇章。
危急时刻勇担当 军人本色永不改
山水蓝天小区的某个夜晚,宁静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撕碎,“老肖,我们家着火了,你快帮帮忙。”41栋9楼邻居焦急的求助电话响起,肖卫东瞬间进入“战斗”模式,他顾不上多想,一边飞速拨打119火警电话,一边冲向墙角抄起灭火器,三步并作两步赶往火点。
到了现场,先疏散围观的群众,再对准火苗精准喷射,努力控制火势蔓延。消防车抵达后,又协助消防员开展工作,火情很快得到控制。小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老肖这股子冲劲,就是在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在同心园社区,“雷小哨”专职网格员肖卫东的“雷锋故事”家喻户晓。疫情来袭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关闭自家赖以营生的小卖部,带着家人一头扎进社区的防疫工作,为居民代购物资并配送上门,从早到晚脚步不停,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摆渡人”。
日常里,电梯救援有他的身影,水管抢修他冲在前面,邻里矛盾他耐心周旋……数不清多少个日夜,他奔走在社区各个角落,百余次志愿服务,让“雷小哨”的红色身影深深烙印在居民心中。
像肖卫东这样的“雷小哨”还有很多。傅华,退役后主动应聘专职网格员岗位,一心想在基层继续发光发热。一年时间里,他走访2668户居民,把每家情况都摸得门儿清;房屋漏水、广场舞扰民等155件民生事,在他的努力下一一解决。他们化身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物业管理员、政策宣传员、安全巡查员,将部队里钢铁纪律与奉献精神融入社区治理的每一处细微环节。
机制赋能强保障 织密基层治理网
“小冯啊,我家的自来水管爆了,水到处流,快来帮忙!”电话里雷锋路社区袁大姐焦急的声音让网格员瞬间紧张起来。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关闭楼道总闸,一边安抚手足无措的袁大姐:“袁姐别着急,我马上联系抢修队。”
维修期间,他始终守在现场,提醒邻居注意避让,别踩到积水,直至水管修复完毕。袁大姐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不到一小时就解决好了,‘雷小哨’一来,我们心里就踏实,真是咱居民的‘定心丸’。”
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望城区在全市率先向城市社区全面配备“雷小哨”专职网格员,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在每个网格建立“1+1+N”工作模式,即社区书记牵头抓总,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内部指挥调度并指导N名“雷小哨”专职网格员、三级、四级网格员开展工作。
围绕 12345 政务热线“降量减负”和“雷锋哨”提质增效工作目标,明确网格员安全巡查、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11项职责,借助“雷锋哨”APP,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全闭环管理。
冯豪栋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实践者。烈日炎炎下,他逐家逐户检查灭火器压力,确保消防的安全;为独居老人建立“紧急联系簿”,把自己的电话和社区的求助方式清晰写上,方便老人随时联系;耐心“手把手”教老人安装反诈APP,反复讲解防骗知识。这些退役军人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让网格力量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特质融合提效能 服务基层暖人心
退役军人政治素质高、执行力强,在网格中持续绽放光彩。同心园社区肖卫东组建的义务巡逻队,年均排查安全隐患200余次,守护着一方平安;桃花井社区傅华依靠军事化管理经验,在暴雨来临时,组织网格员行动,完成排水、避险等工作;星悦湖社区郑席丰运用作战指挥思维调解矛盾,抽丝剥茧找关键,精准化解邻里纠纷;雷锋路社区冯豪栋以军人特有的细致,挨家挨户深入走访,确保辖区“数赋村社”“人房数据”准确完善……
“军营特质”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既让退役军人的社会价值充分展现,也让网格服务更专业、更贴心。
从军营到社区,从“橄榄绿”到“志愿红”,望城区“雷小哨”网格员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基层治理的“红色防线”。在这片雷锋故乡的热土上,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奉献担当书写着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熠熠生辉。(郑梦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